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,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经济安全。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峻挑战。在这种背景下,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实施,制定了推进我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的蓝图。
提升智能化程度,向中国智造转变
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,建成了门类齐全、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。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,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,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,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,占全球比重超三分之一。但是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大而不强,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产品质量问题突出,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、能耗高、污染严重;产业结构不合理,低端产品产能过剩,高端产品能力差。在核心技术上,如数字化、网络化,以及集成电路、软件和信息系统上,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。工业基础弱,基础材料、基础零部件、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不强。
目前,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悄然来临,将彻底改变制造业发展模式,在生产方式上将呈现出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等特征。在分工方式上将呈现出服务化、专业化、产品链一体化等特征。在产业组织方式上将出现网络化、平台化、扁平化的特点。在商业模式上,将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,体验性消费和个性化消费将进一步兴起。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改变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同时,将改变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,为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德国推出工业4.0,美国提出再工业化,都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争夺制造业的领先地位,在处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制造业发展之路。
《中国制造2025》是中国版的工业4.0规划,是我国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为建设制造强国而制定的一个战略规划,包括五方面内容,强调创新驱动、质量为先、绿色发展、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,从技术、产业、产品、管理、制造服务化、核心软硬件等领域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。其核心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,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,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。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升级方向,就是要探索如何运用智能化、网络化、数字化的技术,打造中国整个先进制造的体系,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绿色数字化智能化水平,推进云联网、云平台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。
坚持质量导向、坚持创新驱动
在新常态背景下,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。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必将释放和引发更多的发展机遇,因此,我们需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机遇,促进工业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跃升:
坚持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导向。我国制造业过去走的是规模扩张的路子,以数量增长为目标。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,我们要推进制造业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。质量和效率是中国制造业的两大问题,一方面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,积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,发展柔性化、智能化制造来提高产品质量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品牌。另一方面通过制造业各个产业采用信息化,互联网 ,智能化 和绿色化等新技术提高制造业的效率。在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和优化质量发展环境的基础上,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。
坚持制造业发展的创新驱动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,在宏观上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立足点,加快推动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各领域的融合渗透,培育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。在微观上大力推进智能制造,提高企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水平,创新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,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。在技术、产品、管理、组织形式、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,靠技术进步、科学管理来降低成本。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。
推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升级。中国制造2025,就是要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推进制造业的战略升级,实施中国制造2025,就必须加快淘汰落后、化解过剩,推进产业转移和集聚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,提高技术经济水平,打造中国整个先进制造的体系,提高工业系统竞争力,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。
推进制造业发展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。顺应互联网+的趋势,注重与制定互联网+行动计划相匹配,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,实现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和生产体系的智能化,产业类型进入中高端,化解过剩产能,淘汰高消耗、高污染产能。高科技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,改变高产值、低收益的状况。
坚持绿色制造。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,走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。加强节能环保技术、工艺、装备推广应用,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,推行清洁生产。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,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,构建高效、清洁、低碳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,走制造业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。